空調漏水常見的原因有這幾種:排水管安裝不當,內機安裝不當造成位移以及排水管老化,空調濾網需要清洗等等。針對這些情況中央空調維修網小編來給大家分析一下我們該如何進行維修。以下小編總結的LG空調漏水維修的相關知識點,一起來看看吧!
一、LG空調漏水維修
1、機體安裝不當
首先我們要看的就是機體安裝是否標準,安裝不規范不到位,例如通風口四壁連接不平整、不密封,很容易造成滴水情況,又或者表面上看出風口比室內機水槽低,但是由于排水管內氣壓作用,造成水槽內睡無法排出,流向室內,導致室內機出風口漏水。
解決方法:處理這種因安裝不當導致漏水的情況,將室內機水管通往室外的通道重新處理比較好。
2、空氣濕度過大
中央空調出風口周圍溫度低,如果周圍空氣濕度較大的話,也會形成漏水現象。
解決方法:出現這種現象時可以適當的提高送風的溫度,增加中央空調的冷氣送風量,盡量將風速調至高的檔位。
3、空調使用不當
使用不當也會導致中央空調室內機漏水問題,怎么才算是用戶使用不當呢?比如說用戶在室內或是室外排水管下方放接水容器,而接水容器內的水常將水管口淹沒,此時由于大氣壓的作用,排水管不易排出的水逐漸溢至室內的接水槽口,出現漏水現象。
解決方法:將排水管懸空在接水容器上方即可,但不要將排水管彎曲過度。
4、制冷劑問題
中央空調需要制冷劑,制冷劑不足會引起空調室內機漏水。其原因是制冷劑在蒸發器的進口處蒸發,引起管壁結霜。經過一段時間,霜層厚度不斷增加,直至超過接水槽邊沿甚至與室內機面板接觸,因外界熱空氣的影響,霜層外部融化不斷增加,直至超過接水槽邊沿甚至與室內機面板接觸,因外界熱空氣的影響,霜層外部融化流水,水流沿著接水槽外機時或面板流出室內,出現滴水現象。
解決方法:如果是制冷劑問題導致的室內機漏水可以將制冷劑補足,漏水現象就會消失。
5、銅管保溫棉沒包好
中央空調室內管路全部都是采用銅管,銅管里面的冷媒的溫度非常低,如果保溫棉沒有包嚴實,或者保溫棉的質量差起不到良好的保溫作用的話,管路上面就會有很多冷凝水凝結,并往下滴,浸濕天花。
解決辦法:建議選用一些質量較好的保溫棉,不同管徑的銅管要采用相應孔徑的保溫棉,包保溫棉的時候要注意不能讓保溫棉與銅管留有任何間隙,而且要確保銅管不會有任何的裸露。
6、排水管與室內機連接不好
排水管主要是用于室內機的冷凝水排放,它與室內機連接的時候是采用軟連接,要用卡箍卡死,如果連接不嚴實,冷凝水就會從縫隙中流出。
解決辦法:在連接完室內機和排水管之后要進行排水實驗,確保連接嚴實不會漏水。
7、冷凝水排水不暢
室內機的冷凝水排水口被堵死或者排水管的坡度不夠,都會導致冷凝水排水不暢,并積在室內機接水盤上,接水盤滿后就會溢出來,浸濕天花板。
解決辦法:施工時要確保冷凝水排水坡度不能低于1/100,排水管與室內機連接前要檢查室內機排水口是否有臟污或者被堵死,排水管施工完成后一定要進行滿水實驗,確保冷凝水能通暢排出。
二、其他空調漏水案例分析
1、故障現象:出風口有水珠滴下
原因分析:用戶反應此臺空調在工作二至三小時后有水從風口吹出來,維修工上門檢查發現,用戶是在用低風檔工作吹出來的是水霧氣,并伴有水滴珠掉下。空調使用的房間面積在15平方米左右,設定溫度在17度,這樣溫度降低后引蒸發交換量減少形成冷凝露過多被吹出來。
解決措施:把低風檔轉換成高風檔或(自動檔),將導風板葉片盡量向上或平吹,不再出現凝露。
經驗總結:以上的故障實為物理因素造成,解釋即可。吹出”水霧氣”(霧水),在”梅雨”季節發生較多,另在南方多雨、氣壓低、濕度高的情況下更容易出現此故障。所以處理此類問題是首先檢查蒸發器臟與風輪葉片是否有灰塵,排除之后可設定高風檔,溫度盡量設高點。
2、故障類型:內機漏水(安裝類)
原因分析:本機采用三折式蒸發器,上面兩段蒸發器接口較淺,當內機安裝在機體稍向內傾斜的墻面上時,內機則相當于垂直墻面就有了一室的傾斜度,這樣在弧頂處由于房間溫度較大,排水量大時,多數的冷凝水就會自然下落滴在接水槽邊緣造成內機漏水。
解決措施:1、用木片或墊板將墻面找平,使內機垂直度良好。2、如用戶客觀條件限制,無法處理墻面時,可采用防水膠片在水槽邊緣粘上一些,以加深上水槽的深度即可。
經驗總結:對三折式蒸發器的漏水維修,要仔細觀察是何部位漏水,是滴水還是滲水;此例是安裝原因產生漏水,在維修前還應看清用戶安裝時的客觀條件。應先解決好后,再安裝為宜。
以上這些就是中央空調維修網小編總結的關于LG空調漏水維修全部知識,空調=出現漏水情況首先要判斷故障所在,進而再排查故障原因匹配相應的維修方法,這樣就快捷許多。如果您有空調維修方面的需求可及時與我們聯系。
以上就是京樂企服為大家整理《LG空調漏水是咋回事怎么維修》的全部內容了,如果還有疑問請咨詢24小時在線客服小姐姐。
本文標題:LG空調漏水是咋回事怎么維修
本文作者:京樂企服
本文鏈接:http://www.myjfx.com/news/4378.html